《传统软件开发的5大痛点》-2企业项目主导权归属问题
2022/7/26 15:03:52

问题二:企业项目主导权归属问题

 

 

我的签名是:希望赋予每个企业自主信息化研发的能力,或者叫企业自主信息化赋能;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不是卖鱼的,也不是烤鱼的,而是卖“渔”的;

 

我们深刻感知在一个即将进入Web3.0的世代,不应该再有任何一家传统企业被IT技术制约和约束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个传统企业自身能够具备互联网研发的能力;不必再处处受制于他人

 

好进入正题:;

 

 

我这个合集文章里面讲到的所有痛点,这一条应该是Zui重要的:知识产权和项目主导权归属问题;

 

 

场景一:

 

《一个企业为什么要搞信息化建设?为什么要做软件开发?什么是无纸化办公?》

 

下面我用第一视角给您代入一下下面这个场景:

 

(下面的文字请大家闭上眼睛看~幻想下哈哈)

 

 

假设你是一家化工企业的负责人,年纪轻轻的你,靠着自己的勤学努力,研发出来自己的核心专利产品,并且一手创办了一家上百人的大公司。以前看不上你的村花,现在主动约你出来玩。媒婆把你家的门槛都快踩平了…

 

靠着不错的人缘和熟练的业务能力,你在你们当地小有名气,并且获得了电视台的企业专访,上了电视后,你的公司更是获得了越老越多甲方的青睐,大家纷纷给你引荐订单。一时间生产车间机器24h运转,工人们排期越来越满,你让HR总监加大招聘力度;你的HR也很给力,只用了一个月就给你招了几百个员工来…

 

一切欣欣向荣,一刹那你仿佛看到了人生巅峰的光景~

 

但是好景不长

 

你开心的把新来的员工安排进入各个工作岗位,但是这时候你发现,来的人多了,但是生产效率并没有提上来,反而成本越来越大,本来能赚钱的订单,等交付后算下来,竟然不赚反亏?!

 

这可怎么行!?这是啥问题,技术出身的你,对企业运营这块是短板,你意识到要马上找个职业经理人或者行业大牛咨询一下,得到的意见高度一致:

 

是你的业务流程过于累赘,人员利用效率并不高,大家看着很忙的样子,但是生产进度单、订单报销单、结算单,还在用最原始的打印纸质签字和EXCEL办公的模式,更奇葩的是从销售员拿着一个订单去找车间主任审核生产到最后的打包,联系物流发车确认;光是等着审批的时间,来来回来跑分公司,跑车间就要浪费十来天的功夫,而生产线上并不忙碌,并且有些生产车间的工人在工作时间扯闲篇、磨洋工的例子比比皆是;

 

无可奈何的小销售员并不敢去找车间主任理论,只能好烟好酒的供着他。车间主任抽着好烟喝着好酒,而他手底下的员工还纷纷夸说跟了个好大哥,干过轻松,一天8小时,干4个小时就没事等着下班了;

 

所有人都默认这一套潜规则,在一个人情社会里面;好似再正常不过了。

 

终于有一天实在看不惯的销售员把这件事儿跟销售经理讲了,性格刚烈的销售经理大发雷霆,并且直接找车间主任干了一架,这件事惊动了你,你也终于深刻的明白了,为什么订单爆满,但是越干越亏损的根本原因;

 

不以规矩,无为方圆,权力下放就势必腐败横流,这不仅仅是效率问题,更是规则问题!

 

你安抚了大家,并一针见血的指出这是公司绩效管理和审批流程的问题导致的,自己负全部责任!并且在最有限的时间内制定了一套合理的激励、惩戒政策,与快速审批流程;

 

并且要快速试行无纸化办公,全流程重新设计,摆脱旧时代纸质办公和审批的拖累,要让销售的订单,通过手机小程序或者PDA扫码就可以让车间审批,且每个流程设置警戒时间限制,全流程节点可监控;项目进度可视化,业绩报表统计大屏在每个办公室的屏幕上滚动展示….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IT协同办公软件的强大助力和内部政策的有效约束下,一切迈上正规,你的企业也在高效健康的经营下,评上了全市年度优秀企业第一名!

 

 

 

场景二:

《软件公司和客户撕逼的那些事儿》

 

基于场景一所描述情景模式,你明白要立刻找一个软件公司帮助你开发一套业务管理系统出来;

 

 

于是你安排人找到了当地的开发公司,上门约谈…

 

在数次的沟通后,你们商定了一套开发方案,软件公司在经过几个月的研发后,终于拿出了产品上线试运行,软件公司的人笑嘻嘻的上门问你要尾款。你表示要等软件正式运行一段时间后没有问题了,要等全流程都运行没有问题了再支付尾款

 

期间,软件公司的项目方把不情愿都写在了脸上,但也没有说什么。

 

软件磨合期内,你收到了下面各个员工的反馈,针对业务流程中不合理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做了一个整合整理,并带着修改意见发给了软件公司,这时候软件公司一方变脸了。

 

“改?!可以,得加钱!”

 

 

你怒了,开发的软件问题那么多,为什么不能修改?软件的运行和我们的实际业务格格不入!要改,还得加钱?这是什么道理?

 

身为甲方的你顿时不不爽,拍案而起!心想,老子已经付了十几万了,临结束了,还跟我要钱?!当我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

 

最后两家撕破了脸闹上公堂…

 

上面的故事,屡见不鲜,事实上如果没有一份极优秀的合同约束和事先的互相了解,以及对行业的共识,是极难做出合理的协调的;

 

站在你的立场上,软件公司给你的产品,并不符合实际的预期和期望,是一份不合格的产品;

而站在软件外包公司的立场上,按照合约办事,毋庸置疑;我们生产你给钱,就这么简单;

如果软件的研发量超出预期,就有理由找客户加钱。

 

为什么这种争端不必避免,有四个层面:

 

1/

软件开发行业门槛极高,如果让客户在短时间内理解软开的各种术语,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事;

因为并不是每个客户都对开发行业有着极致的了解,客户要的只是软件能够给他们自己企业运营带来的便利性和安全兼容等;技术门槛必然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与隔阂

 

 

2/

企业家要的是结果,不是过程;

而大部分软件公司更在乎的是开发过程和成本,却不是最终产品交付后的运行;

以结果为导向和以过程为导向的处理方式是截然冲突的;

 

3/

突然事件与实际场景的兼容无法预测;

 

由于软件的研发时间并不是按天计算的,大部分的管理系统类研发定制时长长达数月,由甲方一开始拟定的需求,在后续的开发或测试环节中,由于实际业务的调整,就需要乙方对软件功能模式进行一系列调整和改变;

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软件体系本身无法容纳公司业务流程数据压力或者无法兼容其他新产品、新模式;

 

由于无法预测,造成的需求变更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而需求的变更就必然造成成本价格的波动;

 

4/需求变更与工程造价之间的必然关联

 

需求变更发生在软件生命周期的任意一个阶段内;而不仅仅偶然发生在软件研发过程中;

 

软件在后续的正式使用过程中,就没有问题了吗?就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了吗?答案是不可能的,需求的反复和变更必然发生在软件的灭一个生命周期内;且频繁存在!

 

 

即便是友好的第三方开发公司,在接受到客户的需求变更时,也要按照实际工作量去收费,那么这时候就存在一个“质疑链”理论了,软件公司给出的需求变更报价,在你的理解上可能只是一两个简单的字段调整,不应该收太高的费用! 给100块钱都觉得多。

 

你心想,软件公司敢跟你要1000块钱?拿我当白傻子骗瓜子玩吗?

 

这时候的你无法信任对方,因为技术的壁垒,隔行如隔山的间隙,让你无法理解这一切,怀疑链直接迸发。

 

然而更多的时候你无可奈何,只能任人宰割。技术体系无法掌握在自己手里,底层的源码你也没拿到交付,即便你有,你也没有能力去修改,甚至得不到权威可信的协助参考;你无法信任对方;无法辨别对方每一句话的真伪;

 

如果你硬刚撕逼,解除合约,除了要面临的违约责任外,项目前期的经费也无退还与你;

 

每家软件公司的技术栈和代码规范、业务处理逻辑都大相径庭,你甚至无法再去找一家新的软件公司去做对接和二次开发!

 

企业想要修改就需要找软件公司协助。而软件公司想要帮客户修改,就有可能面临功能架构推到重来,成本逆转的风险;

 

我没有刻意站在甲方或者乙方的任意一个角度上去片面思考,我只是以一个中立的立场,把为什么会有争端的原由讲出来,给大家思考;

 

我认为大部分时候并不是双方刻意为难,恰恰是基于门槛的隔阂与“质疑链理论”的问题造就的;商业合作的出发点应是互利共赢,没有那个合作方一开始就抱着做不成的态度去合作的;

 

 

 

 

比如,在客户理解的加一、两个字段的问题;或者调整下流程的问题;

 

在软件公司的程序员看来就不只表面问题那么简单,抱着对客户负责和系统安全性的态度,程序员从数据库开发开始,做数据处理层的修改+业务层的修改+UI界面的调整+业务流程逻辑接口参数的重新对接和修改后的系统回归测试等数个模块;

 

有时候恰恰是因为负责才会增加成本,如果单纯的就加个字段展示出来,后台的逻辑全都不变动,不测试,那么确实100块钱就完事了。但是软件公司跟你要1000块钱的话,你又很难取信与他;因为甲方是看不到乙方的实际工作量的;

 

 

--以前的IT圈有这么个小例子:

讲的是:每个人对简单与复杂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比如微信聊天语音发送这块,大部分人看到的是点击开始录音+信息发送;

而技术眼里要包含:“高清录音+数据压缩+上传备份+环境降噪+语音识别+传递已读未读状态反馈等等”---

 

话分两头,那么打着为客户考虑的由头,大行其事的跟客户乱收钱的软件公司有没有?有且很多! XX帮忙的节目上有的是类似的例子。我之前看过一个小程序公司,给客户做小程序。一个小程序认证的几百块钱费用,敢跟人家收1万块钱!

小公司乱收费,大公司呢?胡编修改记录表,拗一堆专业名词,拿着去跟客户要钱,实际上只是一些个极其细枝末节的东西,本来就该在服务内容里面免费修改的东西;

如果客户提出修改了,这些公司会以各种理由告诉你要等审批处理等等,除非你给钱,立马给你加急处理。。。之类的

 

我们的客户无法甄别的。

在现在这个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商业环境下,找到一个可信任的第三方外包公司,真的太难了。别说是没有行业经验的传统客户了,就连我公司有时候就某一个专业领域去找合作开发的供应商时,也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加价问题和不适感;

 

所以,鉴于实际的市场行情,企业开发者很难把自己的项目主导权安放到自己的可控范围内;

 

质疑链,必然存在。而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客户企业没有独立的自主信息化研发能力;不得不下浑水捞鱼;

 

打铁还需自身硬!

 

你咬咬牙,心想自己有钱,还不能自己招聘组建一个IT技术部了!想怎么使唤就怎么使唤,用自己的人才是放心的;以后的项目运维和二次开发等等也不用总出去找别的公司谈了,一劳永逸?

 

 

场景三:研发人员离职

 

《研发部的老王辞职不干了》《他不仅不干了,还带走了一众技术部的人另立门户了》

《他走了,我公司的管理系统没人运维了》《新招聘来的技术被他们拉的“屎”山熏哭了》

 

 

在和软件外包公司的撕逼后,你痛定思痛,你招聘并成立了6、7个人规模的IT技术部门,你给他们的任务就是重新研发自己公司用的全流程业务管理系统,并要求随时配合领导的修改意见做出调整;

 

一段时间后,技术部不负众望的交付出了公司要求的产品,你看着新上线的办公系统,心里想这钱花得值!早就该这么干了!

 

但是一段时间后,技术部门开始陆续有员工提出了离职,你好奇的问他们为什么,员工给的回答是:

 

1就搞一个管理系统而已,没有新的研发,成天无所事事,长此以往怕技术荒废了

2薪资待遇不如在IT企业上班的朋友,表示羡慕了,就想跳槽了

3家里因素、个人因素纯粹就是不想干了。

4.技术部的大牛老王和隔壁竞争公司的人看对眼了,带着技术跑路了…

 

你压着火同意了他们的离职申请,你打算重新招人过来,心想三条腿的蛤蟆找不到,程序员还不是一招一大把?

 

但实际情况是,你招聘过来的新人,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胜任系统的维护运营和新需求研发调试工作等。

 

来的新人说,上一届的员工写的代码过于牛逼或者过于“屎山”了,除非很长时间的适应磨合要么就要重新做…巴拉巴啦…

 

图片1.png

技术研发是一项公认压力大、门槛高的工作。相对其他行业,这个行当的跳槽率、离职率是很高的。一旦项目研发过程中,由于不可控因素,核心架构技术人员离职了后继无人,那么轻则项目停摆,重则违约、亏损。

 

创业的朋友知道,人是最不可控的因素。一个企业发展阶段中Zui大的风险,既不是刚创业人心齐、泰山移的阶段,也不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稳步运行的阶段,而恰恰是企业在竞争上升期,由于公司内部人员的不稳定因素而给公司带来的风险;不管这些人是销售还是技术,抑或是部分领导,这部分人的不确定性、不安全性,会给你的企业带来不可磨灭的灾难;

 

随着软件自有软件项目的功能积累和数据冗余,整个公司的软件生态会逐渐增加熵值,而熵值是不可逆转的,所以你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一切降低到Zui合理的可控的范围内才行!

 

把不稳定因素降低到Zui安全的阈值内;

 

 

上面我说描述的三个小场景,适当的用第一视角讲述了,一个企业家从有了软件开发的需求,到联系第三方外包开发,再到自己组建IT团队下,面临的种种困扰;

 

上面所有的一切即是一种不断改善的企业发展路线,也是从0到1的一次不断尝试;每一次的场景递归都是对自身企业的一次极大改善,但面临的问题也在不断演化;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以低成本,给想要实现信息自主化研发能力的企业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呢?

 

我们的企业家需要一种可高效、快速简单的研发出符合自身产品预期的工具或方案;

 

这种工具手段要低成本,高扩展性的保障企业数据安全和技术垄断;保持核心知识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并具备可接手二次开发和低冗余、低增熵的特性;

 

说人话就是:我自己花钱做的东西,源码、数据库、知识产权都应该是我的,甚至我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没有谁能管得了我!才行 这才叫完整的主导权;而不是离了技术方就没法转了。

 

我们就是要给企业客户这样一种低成本独立开发的可能性;并且赋予客户‘独立不依靠他人’的自主研发能力。

 

想要解决办法的,可以看下我的置顶文章《传统开发痛点解决办法-Triumph产品介绍》